新闻动态
台北故宫“压箱底”的书法,藏有20幅怀素真迹,险些被溥仪卖给日本!
晋唐传世的墨迹,数量极少,特别长篇作品,更是屈指可数,就用最难学的草书举例,它的姿态狂野、简洁,但是这并不代表,能随写一气,恰恰相反,它最重规范,笔笔精准,字字遒实,把“草法”刻入骨髓。
图片
只有这样,写出来的字迹,才能沉着自然,没有虚浮、油滑之病,至于如何学习“草法”,临学晋唐为优,此时古法最醇厚、最正统,有助于强悍根基,可是目前风靡的晋唐法帖,多是《十七帖》、《书谱》等。
图片
首先“集字”作品,刻意编排,章法不够自然,它们的内容和风格,仅有一种,内容笼统,不够丰富且灵动,而且大多是拓本,字迹模糊,无墨色变化,学不到精细、纯正的笔法。
图片
幸好近期台北故宫,展出“压箱底”的书法珍宝——《效古人草书册》,此帖藏有20幅怀素真迹,经专家鉴定,乃是晚年所写,已达“人书具老”的境界,对于诸家风格,可谓熟悉至极。
图片
全卷共计1500余字,怀素依据不同的名家风格,所写20幅手稿,依据每篇的署款可知,模仿对象有张芝、索靖、崔瑗、杜度、皇象、钟繇、王羲之等。
怀素并非机械复制,而是以禅意提炼古人神韵,就像崔瑗的章草,把个别波磔笔势,化为行草牵丝,提升灵活性、动势,给人带来新鲜感和妙趣。
图片
至于效仿“二王”的草书,则是充分延续秀逸一脉,骏健洒脱、畅意自如,王献之的外拓,以及王羲之的内擫,尽数还原,用笔提按分明、雄秀兼具,章法和结体,也是动态中追求平衡,让古人血脉,在自己的笔墨中重生。
图片
不夸张的说,此作就是怀素存世字数最多、风格最全的墨迹真品,从古至今,一直递藏有序,卷末附带诸多的名人题跋,白居易、巨然、赵孟頫、祝允明、项元汴等,均曾鉴赏和评价,确认真迹无疑。
图片
譬如白居易写道:“怀素书沉若云郁,轻若蝉扬,盖以章草为公笙……则虚心向往之,意抑又非操觚家所可及也,宜其流风回雪,独得临池三眛矣”,给出如此高的评价,足以见其之精妙。
图片
清朝入内府,溥仪逃亡时,将其一起带出宫,险些卖给日本人,后来几经辗转,存入台北故宫,被视为“压箱底”的秘宝,直到近期才公开,可时常临摹,利用清晰墨迹,学习纯正的古人笔法,感受不同风格,真正获得提升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对怀素《效古人草书册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推出便携经折装,加入现代字注释,帮助初学者识读,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。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